兒童的聲音,不該被訓練成「像大人一樣」 2023 年 6 月,守護者協會參與了《兒童權利公約》(CRC)國家報告的政府追蹤諮詢會議。我們再次提出一個關鍵問題:「兒少代表」制度,是否真的讓孩子被聽見? 政府目前的兒少參與機制,要求孩子接受完整培訓、學會「像大人說話」、符合議事規則,才有「代表」資格。這聽起來合理,但事實上,許多年紀較小、身心障礙、安置或經濟弱勢的孩子,反而被排除在外。他們的聲音,因為不夠「成熟」或「順耳」,從一開始就沒能被聽見。 但孩子真的不會表達嗎? 我們曾遇過一位五歲的小女孩,擔心媽媽的工作,擔心明天沒有地方住。她雖年幼,卻清楚知道家庭的困難。問題從來不是孩子不會說,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創造一個讓他們自在表達的空間。 守護者的倡議被收錄進 CRC 國際審查結論中。審查委員要求台灣政府重視「年紀小的兒童」與「特殊兒少」的參與權利。我們也在會議中引用國際兒權專家 Lundy 的四大原則:「空間、聲音、聽眾、影響」,提醒政府:兒少參與不是成人施捨的禮物,而是兒童的基本權利。 令人欣慰的是,這場會議中,有高中生的兒少代表也支持年幼與弱勢兒少的參與權。他們說:「我們必須坐在這裡,是因為政府只聽得見大人的語言。這不是兒童友善的方法。」 我們的努力,也許未必立刻改變制度,但會在孩子心中留下印記—--我們在這裡,是為了讓你被聽見。 按此處以編輯.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
守護者
只要孩子需要,我們都在 類別
全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