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守護者協會一路陪伴的孩子所寫下的感受文。她曾經是我們在育幼院陪伴的孩子,後來結案離開,但我們的執行長周明湧(孩子口中的「院長」)與南港家庭支持服務中心(簡稱家支中心)社工淮恩,從未中斷關心他的腳步。 當她在高二升高三時陷入低潮,幾乎打算放棄學測,是這兩位大人陪他重拾希望、報名補習班、一路撐到錄取大學。他的故事,是我們一直相信的—--只要有人不放手,孩子就能重新站起來。 以下,是她親筆寫下的心路歷程。(本文除遮掩部分人名、地名外,並未有調整)
0 評論
文/鄭偉銘 守護者協會策略長 在2024年年末,守護者的夥伴們終於啟動了期待已久的「生命導師計劃」。我們希望能邀請更多人一起行動,為那些離開育幼院的孩子們「do something」。這個計劃旨在讓願意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青少年,在社會中不再感到孤單,而是能擁有一位支持他們、陪伴他們的人,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。 這次邀請KURT盧建彰導演,是因為他擅長說故事。多次聽他演講與分享後,我發現,只要你也喜歡與人對談,想要改變些什麼,你總能從他的話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共鳴,就如同我們希望生命導師計劃能帶給孩子的影響一樣。(KURT: 上面有關我的介紹都是假的!)
守護者協會陪伴的離院青少年阿晟即將退伍,他心中懷抱成為警察的夢想,但現實讓他在追夢的同時也必須承擔家庭責任-獨自扶養兩個手足,讓他在現實與夢想中的掙扎不已。於是,我們陪他來到了汐止的舜松工業,拜訪一位在業界被視為榜樣的前輩—--凱哥。 凱哥不僅是塑膠射出工業的技術專家,更是守護者協會的職業領航員。他曾走進育幼院,分享自己的職場經驗,並熱情邀請孩子們參觀工廠,讓他們了解塑膠射出工業的全貌。(延伸閱讀:職業領航員-當玩Jouer私董會遇上育幼院)這次,得知阿晟正在尋找未來的方向,凱哥二話不說便邀請我們到工廠參觀,希望為他打開新機會的大門。
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,守護者的夥伴們以自身的生命經驗作為導師,以私人的時間陪伴這些離開育幼院的青少年,幫助他們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這樣的陪伴讓孩子們在需要時有了一份支持,並逐步建立對未來的信心。例如,我們難得聽到孩子說想補&認真念書。 「我想要補習!但費用好貴><」有個孩子說
「為什麼呢?」我們聽到時很驚訝 「我希望在學測考個好成績,未來可以找到穩定的辦公室工作。」孩子說到 「時間這樣很趕,基本你每天都要補修課程,你確定嗎?」我們問到 「我確定!」孩子說到 「好,那你自己先看補習班,我們會幫你想辦法。」我們回答到 一場看似平凡的工廠參訪,卻打開了育幼院孩子對「職涯可能性」的全新想像。透過親身走訪與實地操作,孩子們第一次理解「塑膠模具射出」不只是遙遠的產業術語,而是一門可以從學徒起步、逐步成為專業技術人才的道路。 2023年12月6日清晨,天氣驟降,一場冬雨悄然降臨。我們準時抵達舜松工業門口,老闆阿凱已在門口等候,準備為睦祥的孩子們打開模具射出的世界之門。 一踏進廠房,孩子們立刻被擺放在中央桌上的「模具」吸引。這些大小不一的金屬方塊,上頭布滿奇特孔洞與凹槽,旁邊還有顯微鏡與加工圖紙。對孩子們來說,一切新奇又陌生——但這正是十月時活動留下的伏筆。
許多孩子在離開育幼院那一刻,被社會期待著「應該長大了」。他們不再有社工的陪伴,不再有固定的晚餐與作息,卻得立刻獨立生活、負責經濟,甚至面對家庭的債務與壓力。沒有緩衝,沒有支援,只有孤軍奮戰。 守護者協會多年來深知這些孩子面臨的困境,也理解「一筆補助金」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。因此,我們提出了生命導師(Mentor)計畫——不是救助,而是陪伴;不是指導,而是同行。
「我想親自去看看工作現場,課本真的太難想像了……」 因為一個孩子在疫情期間的這句話,我們啟動了這場特別行動。 2021-2022年,遇到Covid-19的疫情攪局,孩子的學校的學習變成線上課程,而參訪、實習、體驗等實地學習機會,原本可以彌補學校與課本學習的不足,卻因為可能造成群聚的風險只能暫緩。雖然知道這是不得已,卻也讓有意願學習的孩子感到非常失落。 守護者的夥伴們沒有忽視這樣的聲音。
|
守護者
只要孩子需要,我們都在 類別
全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