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鄭偉銘 守護者協會策略長 本次2024年9月14日的大師講座,是由 鄭玉英老師線上分享「內在家庭系統(IFS)與亞斯伯格特質—認識高功能自閉症的內心動態」的主題。講座有400多人在線參與,包括社工、心理師、學校老師、學生、治療師、醫師、護理師等專業人員、對亞斯議題關注的社區民眾,還有對於有亞斯孩子的家長,都有高度熱忱與參與意願!! 在一開始,鄭玉英老師簡單解說了IFS理論,強調有亞斯的孩子經常因缺乏適當的「情緒軟體」來處理感受,無法認知或表達自己的情緒,導致他們開始流亡了,並壓抑內心的情感。老師表示,透過IFS理論,這些「流亡者」角色可以被辨識與處理,從而幫助有亞斯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自我並學會情緒管理。她進一步探討了小我與自我的概念,並強調大腦的可塑性在孩子學習和成長中的重要性。 老師特別提到,對於IFS來說,亞斯伯格只是一種小我的表現,因此非常適合用於理解亞斯伯格的特質。她強調,照顧有亞斯的孩子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過程,需要家庭的支持,特別是父母共同參與和陪伴,才能在孩子的成長中提供足夠的支持,對於有亞斯的孩子尤其重要。 老師還指出,早期干預是關鍵,特別是在有亞斯的孩子的情感和認知尚未變得過於複雜之前。她提醒父母,在面對孩子情緒爆發時應保持冷靜,避免模糊訊息或臨時改變,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孩子的情緒崩潰。同時,家長應理解孩子的語言和非語言表達,這是通往他們內心世界的橋梁。 最後,老師進一步強調,診斷是一種評估工具,而非負面的標籤。她還提到,根據IFS理論,我們應該在自我中做到無批判,保持平靜、不驚慌的態度。這種態度應用於看待自己,也應用於看待有亞斯的孩子,以疼惜、關懷、輕柔或耳語的方式與他們互動。此外,老師提醒,當孩子自我刺激時,聲音可能變得非常大,這容易引發家長的情緒共振,導致崩潰,讓我們引以為鑑。 非常感謝超過400位參與者的熱情支持,期望大家能運用此次學習到的IFS工具,無論你是專業的助人工作者,家長,或對於亞斯有興趣的夥伴們,都希望今天的分享,能夠讓我們一起幫助有亞斯的孩子,能更好地理解自我並走向成長。 延伸閱讀
推薦課程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