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鄭偉銘 守護者協會策略長 在2024年年末,守護者的夥伴們終於啟動了期待已久的「生命導師計劃」。我們希望能邀請更多人一起行動,為那些離開育幼院的孩子們「do something」。這個計劃旨在讓願意努力活出自己人生的青少年,在社會中不再感到孤單,而是能擁有一位支持他們、陪伴他們的人,共同面對生活的挑戰。 這次邀請KURT盧建彰導演,是因為他擅長說故事。多次聽他演講與分享後,我發現,只要你也喜歡與人對談,想要改變些什麼,你總能從他的話中找到專屬於自己的共鳴,就如同我們希望生命導師計劃能帶給孩子的影響一樣。(KURT: 上面有關我的介紹都是假的!) 「每個人都想跟這個世界說話,但他們其實不知道,這個世界並不想聽他們講話。」這是KURT在我心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,深深地提醒我們,如果沒有想好自己和世界的關聯,沒有思考生命導師對於孩子本身的意義,可能都只是我們的自以為,一切都是做白工。 這是一場分享給種子導師們,如何說故事的奇思妙想,或說是情緒和靈感轟炸。在12月28日下午的生命導師工作坊上,KURT帶著他特有的幽默,透過《下一個十年》《Toyota家族旅行》《故宮-記憶在手心》《台達電-SKY》等影片,向在場的種子導師分享他的創意、對生活的觀察,以及他對下一代的深切關懷與反思。 創意來自生活與自由 KURT分享了如何將看似平凡的日常,轉化為深具共鳴的靈感。「跑步很無聊,但也因此,我所有的作品幾乎都是在跑步裡完成的。」他笑著說。像跑步這樣的日常活動,反而成為他發現創意火花的地方,讓故事不僅僅是想像,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。 以影片《下一個十年》為例,他講述爺爺與孫女的跑步對話,傳遞時間的珍貴與長輩的叮嚀。看完影片後,他幽默地問在場的導師:「猜猜這支影片是誰做的?想對誰說話?」有些人猜是人力銀行或青年發展署,並且目的是和年輕人對話,也有人則表示還在想。他則笑著回應:「猜猜不用錢,你猜就是一種自由!」這些提問輕鬆有趣,卻也帶領大家去思考:創意從哪裡來?是誰想說話,又希望說給誰聽? 這樣的互動讓大家深刻體會到,創意不在於形式,而在於探索與想像。而這種自由的展現,對於導師與青少年的互動同樣適用。或許,從日常生活的點滴出發,與孩子一起發現容易被忽略的小細節,就能幫助他們看見不同的世界,激發新的思考與可能性。 不只有一個答案 延續《下一個十年》的討論,KURT聽完大家的答案後,忍不住笑著說:「為什麼只想一個答案?為什麼不想100個?這樣應該會更精彩吧!」他分享了自己的廣告創意經驗,輕鬆地指出:「在真實世界裡沒有標準答案,只有考試才有。覺得好的,適合的,就是好的答案。」這段話讓在場的導師們不禁重新思考答案的多樣性。 他進一步補充:「應該不要只有一個想法和答案。你們發現了嗎?這部影片其實可以給很多單位使用!」他的強調,創意的核心不在於提供答案,而是讓觀眾有機會思考。這樣的思維也與生命導師的角色相呼應—--不是替青少年找到答案,而是引導他們學會探索自己的方向。 最後,KURT透露了一個讓人意外的事實:「這部影片其實不是給年輕人看的。」這句話看似隨意,卻再一次提醒大家,創意的真正價值在於啟發更多的可能性,而非單純提供一個標準答案。 溝通與尊重 「不要想,會有人想聽你說話。」KURT輕描淡寫的一句話,卻讓導師們短暫地沉思。他提到,過去聖經掌握在神父手中,大眾不識字,只能被動接受,甚至被視為「無知者」。但時代變了,今天的溝通不再是一方傳遞知識,而應該是雙向的交流。 「我們總以為自己懂得比對方多,就急著教、急著塞進一堆道理,但這真的有效嗎?」他笑著說:「很多時候,你想給的『something』,最後卻變成了『nothing』。」這段話讓大家會心一笑,也引發了反思。 或許,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否過多,而忘了聽他們在說什麼?青少年需要的,不是說教,而是一個尊重他們想法、陪伴他們探索的夥伴,從孩子的需求與興趣出發,陪伴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當雙方的信任建立起來,溝通自然也會變得更加輕鬆且有意義。 聊孩子在意的,才能真正聊進心裡! 《下一個十年》是一部探討生命價值的影片,傳遞著「生命有限,要找到價值」的訊息。這個主題很重要,但KURT坦言:「對孩子來說,這種大道理太抽象了,像『生命的意義』這樣的詞,他們聽到就想逃!」他幽默地說,與其拋出會讓孩子跑掉的詞語,不如從他們真正關心的話題聊起,比如金錢、遊戲,或生活中的挑戰。從他們的世界切入,才能真正拉近距離,慢慢聊到更深層的內容。 他接著說:「如果有一件事情對我來說很重要,那對其他人是不是也會有同樣的意義?」這句話點出了溝通的核心——找到共同的關注點。與孩子對話時,先找到他們的興趣點,才能逐步建立信任,進一步觸動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。 最後,他提醒在場的導師們,與孩子的每一次對話,都可能在不經意間塑造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。「如果我們選擇保持沉默,那孩子學到的,可能就是我們不希望傳遞的價值觀。」因此,他鼓勵大家用心傾聽,從孩子的需求與興趣出發,讓每一次溝通都成為打開心扉的契機,幫助他們建立屬於自己的價值觀。 故事的力量 「每個人都喜歡聽故事,但討厭說教。」KURT用輕鬆的語氣點出故事的魅力。故事能拉近彼此距離,也比生硬的道理更容易被接受。他提醒導師們,與青少年建立連結,不需要刻意說教,有時候,一個來自生活的小故事,就足以引發共鳴。 在分享影片《故宮。記憶在手心》時,KURT提到了故宮的文物。他說:「故宮裡最多的是鍋碗瓢盆,看似普通,但它們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承載了故事。」這些物品本身並不特別,但因為有了故事,才變得讓人記得。「如果只有數字,沒有故事,沒有人會想聽。」他提醒大家,創造一個情感上的連結,才能讓人真正感興趣。 或許,與青少年的交流,不一定要很複雜,可以從生活中的小故事開始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片段,卻最能觸動人心。例如,聊聊一個小發現,或者分享一段有趣的經歷,這些簡單的東西,可能就是孩子們重新看待生活的起點。 成功的定義:挑戰日常即是成功 在談到「成功」這個主題時,KURT笑著說:「我超討厭成功,因為成功經常被簡化成有錢。」他指出,許多人將成功與財富畫上等號,卻忽略了日常中的小挑戰和小成就,也值得被肯定。 他分享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。有一天,女兒滿臉驕傲地跑來對他說:「成功了!」KURT好奇地問:「成功什麼?」女兒得意地回答:「成功自己尿尿了!」這個答案讓他忍不住笑了:「這當然是成功啊!」對於孩子來說,完成這樣的小事其實並不簡單。 KURT接著以台灣的睡眠問題為例,幽默地指出:「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有睡眠障礙,也是全球安眠藥使用第二多的國家。只要能夠睡得著,你就是成功人士!」這句話讓大家會心一笑,也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的「成功」。 或許,成功不一定是高高在上的目標,而是那些平凡日子裡的努力和突破。對於生命導師計劃來說,這樣的觀點尤為重要——幫助青少年認識到,即使是日常中的小成就,也值得被珍惜與慶祝。 陪伴生命的意義 「剛出生的孩子,剩下的生命也只有三萬多天。」KURT用這個數字提醒大家,生命的有限性,以及時間的珍貴。他以影片《家族旅行》為例,講述了與父親的最後時光:「那是我和父親的故事。我帶他去海邊,陽光灑在臉上,他笑了。三天後,他走了。」KURT坦言,最後一面並不一定比平凡的日常更有意義,但那些被記住的瞬間,讓生命多了一層溫度。 影片中的一句話——「家族是場旅行,在一起就是目的地。」——讓在場的我們深受觸動,因為生命導師與青少年的這段關係,就像國外所稱的「非血緣的成年人(Non-parental Adults)」:不以血緣為基礎,但在有限的時間裡,關注、支持與陪伴卻足以留下深遠的影響。 或許,這段陪伴會隨時間結束,但它的意義卻能在青少年的記憶中延續,成為未來的重要片段。 來到這裡的理由 在KURT的分享中,總是流露出他對環境與社會的關注。他以影片《台達電-SKY》為例,提到空氣污染與企業社會責任的故事:「如果我們不關心環境,環境自然會來找我們。」這句話看似平淡,卻讓人感受到其中的重量。 他還講述了一位朋友的故事——一個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人,最大的願望是看到大兒子的小學畢業典禮。然而,這個願望未能實現,因為這位朋友因肺腺癌過世。「台灣癌症死因第一名是肺腺癌,空氣污染對我們的生命影響到底有多大?」KURT的問題看似遙遠,但又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。他不禁感慨:「談這些,好像很遠,但這就是生命,也是生活。」 正是這樣的反思,讓他更加謹慎地選擇每一次選擇和邀約。他提到:「如果算一算我的生命存摺,可能只剩下一萬多個日子。而且它只會減少,不會增加。」「我做這件事情,對女兒的世界能不能有所改變?」 這也是KURT來到生命導師工作坊的主要理由——為孩子們的未來做點什麼。他希望透過分享,為導師們帶來更多的想像,成為未來每次陪伴青少年的基石。 啟發生命導師計劃的實踐 本次KURT的分享,為生命導師計劃注入了新的思考與靈感:
結語:影響的傳遞 KURT的分享在一連串幽默與啟發中畫下句點。他提醒大家:「有美麗的想法,雖然沒有錢,但我們要賺到比錢更大的東西。」這句話像是對所有導師的一個提醒:陪伴與支持的力量,遠超我們的想像。 「只有生命能影響生命。」這句話總結了整場分享的核心。生命導師不需要提供完美的答案或做出宏大的計劃,而是用真心與行動支持青少年,讓他們知道有人願意相信他們,願意與他們同行。 生命導師計劃,或許只是個簡單的開始,但它的影響早已在每一次陪伴與故事分享中悄然延展。每一段連結,都是為青少年鋪設未來道路的一束光。 支持生命導師計劃 這次的生命導師工作坊是個開端,歡迎您對本計劃有更多了解,如果您也認同,也歡迎協助生命導師計劃,讓我們對於孩子們的支持與陪伴,能夠一直延續下去。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