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4月19日,守護者協會受邀前往新北市的緊急短期安置機構,與第一線的照顧人員共同探討:當我們說「以兒童最佳利益為依歸」,在孩子的生活裡究竟該如何落實? 本場培訓由協會執行長周明湧主講,主題圍繞「機構生活、管理與兒童權益」,從他多年安置實務經驗出發,結合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的核心內涵,與機構工作者一起思考:如何在日常的照顧、管理、陪伴與紀律之中,看見兒童的聲音與選擇? 此外,「優勢觀點」與「充權」不該只是理念,而是落實在每一次的對話與判斷中。當我們說要回應孩子的權利,應先辨識每個孩子的資源與能力,給予支持而非標籤。 針對常見的爭議議題,例如孩子是否能擁有個人隱私、是否必須交出社群帳號與手機密碼等,講者也呼籲現場同仁回到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第16條所保障的隱私權基本原則:孩子不是大人的附屬品,而是權利的個體。 此外,分享也點出一個常被忽略的環節——生活公約的設計與實踐。許多機構雖有制定生活規範,但真正讓兒少參與討論、並視為平等主體的案例卻不多。講者鼓勵大家思考:我們的制度,是為了方便管理,還是為了讓孩子學習選擇與負責? 講師亦整理出幾項實際可行的做法,包括:
這場培訓不僅回應了工作者的實務挑戰,也提醒我們:兒童權利不只是國際文件中的抽象語句,而是一種生活裡的倫理視角。只要工作者願意放下權威,重新看見孩子的聲音與潛能,制度與兒童權利便可能在實務中相遇。 💕 我想支持守護者與孩子們
0 評論
發表回覆。 |
守護者
只要孩子需要,我們都在 類別
全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