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
  • 首頁
  • 守護永續
  • 守護訓練
    • 家系圖與家庭評估 >
      • 家系圖講座 (5月)
      • 家庭系統評估與會談 讀書會 (2025.8-2026,3月)
    • IFS與家族治療系統整合 >
      • 線上大師講座(2月、8月)
      • 2025 IFS工作坊-初階班 (3-9月)
      • 2025 IFS工作坊-進階班 (5、11月)
    • 存在心理治療 >
      • 存在工作坊-學理班 (7月)
      • 存在工作坊-實務班 (8月)
  • 守護任務
    • 守護項目 >
      • 幫助兒童在家庭中長大
      • 讓兒童權利被看見 >
        • CRC民間報告
        • CRC問題清單回覆
        • CRC監督倡議-兒少表意
      • 成為孩子的生命導師 >
        • 生命導師募集與調查
      • 孩子的職業領航員
      • 陪伴孩子的課後照顧
    • 守護據點 >
      • 南港家庭支持服務中心
      • 南投兒童課後關懷中心
      • 竹夢少年啟程基地
      • 守護者培訓中心
  • 守護故事
  • 我要支持
    • 我要捐款
    • 捐物需求
    • 捐款徵信
  • 關於守護者
    • 協會緣起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理監事會
    • 2022年度報告
    • 2023年度報告
    • 聯絡我們

 


2023年守護者報告
Annual report in 2023

Picture

  2022年,我們參與了《兒童權利公約》(CRC)第二次國家報告的國際審查,為台灣的兒童權益發聲。進入2023年,守護者協會持續關注審查結論的後續行動,投入多場跨部會會議、推動兒少代表制度、回應政策落實,確保孩子的聲音不被遺漏,權利不只存在於文件中,而真正走入孩子的生活現場。

  同時,我們也在實務上走得更遠——啟動南港家庭支持中心、開展特殊需求兒童課後照顧服務、陪伴離院青少年面對租屋、升學與未來探索。這一年,感謝每一位夥伴與支持者,讓我們持續在制度與人群之間搭起橋梁,陪伴家庭穩定前行,也為孩子爭取更多被看見與被傾聽的機會。
序:在動盪中,種下不滅的光
文/周明湧 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
  回望2023年,疫情的陰影雖已漸遠,但留給我們的挑戰並未消散。在經濟不穩、社會裂縫逐漸浮現的日常中,我們更加牽掛:這些孩子的未來,誰來守護?
  就在這樣的時刻,「守護」的意義變得格外清晰而沉重——它是一種選擇,在風雨裡也不熄滅那盞燈。
  這一年,我們延續2022年CRC國際審查的行動,在政府回應《兒童權利公約》結論性意見的進程中,主動提出23項具體建議。那些深夜的討論,還有跨部會的溝通,不是單一事件的回應,而是在孩子與制度之間搭起橋梁——讓文件裡的權利,真實走進孩子的生活現場。
  我們知道,這不是短跑,而是長期的耕耘。但2022年種下的種子,正悄悄為2023年的兒少代表制度、友善孩子政策等制度轉變,積蓄著力量。
  即使外在動盪,我們從未鬆開陪伴的手。
  我們看見脆弱家庭在忙碌與壓力中無力喘息,南港家庭支持中心因此悄然展開;
  我們感受到特殊需求孩子在人群中格外孤單,這份牽掛引領我們走進南投,陪他們走得更遠一些;
  我們陪著離院少年走過迷惘與轉折,在畢業典禮的笑容中,看見生命導師制度的雛型漸漸成形;
  我們走進部落代間的靜默,看見「回到根源」的文化行動在花蓮崇德綻放——當長者舉起弓箭,彎曲的身影也跟著挺直,那一刻,親子的連結悄然重啟。
  親愛的守護者夥伴,這些行動,都因有您的陪伴而成真。
  • 是您的支持,讓只有0.6位社工,與3顆熱忱之心的團隊,撐起4個家庭的修復、10位孩子的成長;
  • 是您的信任,推動我們把現場觀察化為制度建言,在政策縫隙中為孩子鑿出一線光;
  • 是您的同行,讓我們在11場公共會議中不孤單,讓實務的微聲,匯成推動改變的潮聲
  翻開這份報告,您看到的不是冰冷的數字,而是無數個「因為堅持,所以可能」的瞬間:
一個孩子的聲音,終於被納入政策的考量;
一個家庭,在文化傳承中找回失落的溫度;
一位少年,在迷茫的十字路口,望見了遠方的星光。
  2023年,我們在風雨中播種。感謝您,是這片土壤最深的養分。 讓我們繼續同行——用溫柔的固執,守護每一顆等待發光的童心,直到希望紮根,晴空萬里。
2023年大事記
Annual Events in 2023

  • 2023.02.03  [家庭服務] 辦理花蓮崇德服務:支亞干部落文化巡禮-回到根源的親子之旅
  • 2023.02.12  [專業訓練] 受邀辦理新竹市政府到宅親職服務人員培訓
  • 2023.03.27  [專業訓練] 受邀輔仁大學社工系參與2030年新莊願景分享會
  • 2023.03.31  [兒童權利] 守護者針對CRC兒童權利公約結論性意見之行動回應23點次
  • 2023.04.20  [專業訓練] 受邀前往新北市分享機構內的兒童權利公約實務運用
  • 2023.05.02  [兒童服務] 陪伴離開育幼院後自立少女討論升學就業
  • 2023.05.14  [守護觀點] 發布「令人敬佩的媽媽們:無休的全職工作與巨大壓力,她們需要更多支援」母親節專欄
  • 2023.06.01  [兒童權利] 參與CRC兒童權利公約行動回應追蹤會議(兒少代表機制)
  • 2023.06.01  [兒童服務] 參與離開育幼院後自立少女之畢業典禮
  • 2023.06.30  [兒童權利] 參與CRC跨部會聯繫會議
  • 2023.07.16  [專業訓練] 與鄭玉英老師合作,開辦「內外兼修」家族治療課程
  • 2023.07.24  [自立支持] 陪伴離開育幼院後自立少年處理房租契約解約
  • 2023.08.02  [兒童權利] 拜訪輔大社工系、《新莊騷》及丹鳳課輔班討論丹鳳區兒童權益合作事宜
  • 2023.08.22  [兒童權利] 參與兒童權利公約(CRC)第二次國家報告國際審查結論性 意見第二階段審查會議-跨部會議題
  • 2023.09.08  [機構參訪] 參與2023台灣地方創生年會.當守護者遇上地方創生!
  • 2023.09.08  [兒童權利] 以專家身分應邀參與靖娟基金會「地方兒童專責單位的組織創設與規劃」專家座談會議
  • 2023.10.11  [公益合作] 與私董會討論公益合作,並錄製協會第一支抖音訪談
  • 2023.10.17  [公益合作] 與博幼基金會前副執行長論特殊需求兒童課輔班的需要
  • 2023.10.28  [自立支持] 與私董會合作辦理睦祥育幼院職業領航員活動
  • 2023.11.03  [兒童服務] 啟動南投特殊需求兒童課後關懷服務
  • 2023.11.08  [專業訓練] 受邀前往失親兒福利基金會新竹服務處專題分享-兒童權利的倡議經驗
  • 2023.12.03  [自立支持] 與私董會合作辦理育幼院職業領航員-工廠參訪
  • 2023.12.06  [兒童服務] 拜訪南港社福中心討論家庭支持中心成立事宜
  • 2023.12.22  [兒童權利] 線上參與兒童權利監察使國際論壇
  • 2023.12.16  [專業培訓] 自辦南港家庭支持中心設立前培訓
  • 2023.12.30  [自立支持] 與私董會合作辦理丹鳳課輔班聖誕畢業活動
年度成果
Annual performance

資源投入  Input


專職人力

0.6位  家庭服務社工
#家庭支持 #入家服務 #積極性家庭維繫

兼職人力

1位 執行長
#營運管理 #社工督導 #募款 #兒權倡議
1位  策略長
#文稿編輯 #行銷 #網站設計#社群經營 #兒權倡議 #議題研究
1位  專員
#文稿撰擬 #行政支援 #兒權倡議

工作產出 Output

陪伴家庭
4 家
陪伴兒童
10 位
舉辦自立支持活動
7 場次
主辦親子活動
23 位親子
兒童照顧培力   
8 場
引導機構實踐兒童權利   
3 單位

守護觀點發表 3 篇 
《令人敬佩的媽媽們:無休的全職工作與巨大壓力,她們需要更多支援》
《讓孩子的聲音被聽見,我們不只陪伴,更在改變制度》
《從監督到協作:我們如何為孩子督促制度改變 》
兒童權利行動回應 23 點次 
針對2022年的CRC結論性意見書,提出制度與資源、兒童參與與表意、替代照顧與家庭支持、保護與安全等四類別的行動回應建議。
公共會議參與 11 場
參與政府會議或民間研討會,討論兒童權利公約的政策實踐,還有兒童監察使、兒童專責單位設置等。
舉辦專業訓練課程 20 堂
包括「內外兼修:IFS與家族治療系統整合諮商模式工作坊」工作坊,與線上案例研討會等。(IFS意指內在家庭系統,強調理解內在不同「小我」。) 

成效 Outcome

🏠 家庭關係改善/照顧者轉變與文化連結
從陪伴服務中,我們看到家庭開始產生微小卻深刻的改變
  1. 家庭互動改善,建立信任與支持關係:從原本的親職衝突與教養隔閡,到孩子與照顧者之間願意開始對話。有家庭在子女得獎時主動表達感謝,也有隔代照顧者願意參與家庭討論,重建信任關係基礎。
  2. 照顧者展現轉變意願,開始面對與承擔:有家長願意談論家庭中的暴力與衝突,並主動與手足進行對話與求助;也有女性照顧者成為改變的帶動者,引導家庭朝向新的互動模式。
  3. 文化連結成為親子對話的橋樑:在太魯閣部落生活營中,長輩首次用母語與孩子共同製作傳統餐食,並傳承山林知識。活動後,孩子表達願意回部落參與未來活動,文化轉化為彼此情感連結的正向經驗。
🧒 自立少年支持|信任建立與行動啟動
從封閉到願意表達,從沉默到提出選擇,自立少年的改變是一場緩慢但真實的歷程
  1. 主動探索未來方向,從受扶持到自主規劃:少年們在與社工討論中提出升學或就業想法,包含租屋解約、搬遷安排等生活轉變,都展現出參與自己人生的行動力。
  2. 關係延續帶來信任基礎與支持網絡:部分少年離院後仍願意回頭聯繫社工,主動參加畢業典禮、聖誕活動、職場參訪等,建立穩定而持續的支持關係。
  3. 多元活動激發社會參與與自我肯定:透過節慶共餐、企業合作領航活動等經驗,少年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能力,願意更多理解與嘗試社會互動。
🧑 照顧者與機構支持|兒童權利實踐的起點
當我們進入機構與照顧現場,我們不只傳遞知識,也開始建立對話與信任的可能性。
  1. 訓練強調實務反思,促進第一線人員對兒童權利的感受:透過案例討論與分組練習,照顧者開始重新思考日常溝通方式與孩子在安置流程中的參與。
  2. 導入CRC觀點,啟動機構內部的對話與自我檢視:在督導陪伴過程中,我們邀請機構思考:如何在制度與日常照顧中落實兒少表意?是否有友善的意見回饋機制?雖然後續轉化尚待觀察,但這些問題已經成為實務對話的一部分。
  3. 建立知能基礎,為未來合作打下可能性:即使目前無法系統性追蹤每場訓練的成效,我們仍在現場持續推動「同理性理解、主體性參與、漸進式實踐」三大概念,作為未來合作與轉化的共同語言。
📢  發表觀點・參與政策|社會與政策端回應
從公共討論到政策溝通,我們嘗試讓第一線觀察轉化為可行的倡議行動。
  • 具體建議被政府單位納入參考:在2023年參與 CRC 國際審查後續會議中,我們針對兒少表意機制提出具體制度建議,並獲衛福部相關人員回應,承諾於後續行動計畫中納入參考方向。
  • 觀點與素材被 NGO 與倡議者引用推進議題:協會觀點出現在民間團體發布的共同意見或政策對話中,作為實務觀察與落地經驗的重要素材,如10月行政院提出的國籍法修正案(讓失依無國籍兒童能夠獲得身分)。
  • 公共媒體報導擴大社會關注:雖然目前尚未出現明確報導,但我們已積極參與聯盟組織並與媒體對話、提供資料,期待未來能擴大社會對兒童權利議題的理解與參與。
圖片


🔺【行動報告】文化連結 × 家庭修復 × 部落共學
支亞干部落文化體驗:回到根源的親子之旅
讓射箭不只是遊戲,而是文化認同的回歸
從部落射箭國手的手中,孩子學會裝弓、拉弦、射箭,也重新看見自己的家族與文化。透過文化活動,親子彼此重新理解,部落長者得以再度說出太魯閣語,創造跨世代對話與連結。
  2023年2月4日,守護者協會在花蓮崇德部落舉辦了一場深具意義的文化行動——與支亞干部落合作,讓部落家庭重新走入太魯閣的生活場景。
  在活動中,部落射箭國手親自指導射箭技藝,孩子們從一根弓弦學起。最令人動容的,是一位總是佝僂著腰的老獵人,當他拿起弓箭,整個人頓時挺直,英姿颯爽,彷彿回到年輕時狩獵的時光。
  一對夫妻在拉弓過程中的互動,也讓人看見親密與信任的展現。他們彼此協助、對看微笑,那一刻的和諧,是日常中難得出現的畫面。
  孩子與家長在太魯閣導師指導下,親手採摘食材、體驗料理,透過土地與技藝建立起文化的實感。孩子們也因此放下手機,專注於自然與文化中的學習。家長則在這樣的沉浸中,不再彼此挑剔,而是重新體會當年成家的初心與連結。
  「謝謝你們辦這樣的活動,讓我們有機會在以前的生活環境裡講太魯閣話。」一位長者的回饋,道出了整場活動最深的價值——讓文化不只是回憶,而是當代家庭之間可以重新串聯的橋梁。
🧩 行動資訊卡
  • 時間:2023年2月4日
  • 地點:花蓮縣秀林鄉 支亞干部落
  • 參與者:部落家庭3組、大人小孩共13人
  • 行動重點:
    ・親子一同體驗太魯閣族射箭與飲食文化
    ・創造長者、家長、孩子三代共學的文化場域
    ・孩子主動參與、不依賴手機,家長減少責備情緒
  • 長者回饋:
     「這裡我可以講太魯閣語,孩子終於聽見我們的故事。」

圖片


🔺【行動報告】職涯探索 × 多元啟蒙 × 育幼院合作
當玩Jouer私董會遇上育幼院
讓孩子看見更多未來的可能
來自新媒體、模具業、命理與短影音領域的實務講師,走進桃園睦祥育幼院,透過實際操作與對話,打開孩子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,也回應他們對現實的質疑與渴望,讓人生的可能性不再只是遙遠的幻想。
  面對升學與未來職涯,來自育幼院的青少年往往迷茫又焦慮。2023年10月28日,守護者協會與「玩Jouer私董會」首次合作,邀請來自四個不同領域的講師,一起走進桃園睦祥育幼院,開啟一場職業啟蒙的冒險。
  首位登場的 Vic(HAFG 執行董事)從孩子們熟悉的 TikTok、YouTube切入,介紹「新媒體」的創作者經濟。當發現原來自己每天刷的抖音,可能是職業起點時,孩子們整個眼神都亮了起來。Vic也強調,看似簡單的短影音,其實背後需要大量剪輯與策畫,創作並不輕鬆,但只要願意試,就可能開啟不同的人生路。
  接著,來自模具產業的凱總(舜松工業)帶領孩子從生活用品出發,讓孩子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水瓶、眼鏡、門框,全都與模具這門技術相關。當孩子問:「這樣工作薪水高嗎?」凱總誠實分享工廠缺工、高勞動也帶來穩定高薪,並邀請孩子參訪工廠,建立更真實的職場想像。
  第三位登場的是沈老師(狐仙居命理師),他用掌紋與八字現場互動,讓原本存疑的孩子主動伸手探索。當孩子問:「這到底是幫人還是騙人?」他平靜回應:「每件事都沒有絕對的對錯。」這場看似神秘的交流,卻成為某些孩子重新看待自己情緒與家庭背景的契機。
  最後,由 Annie(創心領域創辦人)帶來短影音實作教學,孩子們現場拿出手機、嘗試剪輯與配音,有的甚至在午餐前就完成了創作上傳。這不只是技能的學習,更是自我表達的開始,讓他們第一次覺得:「原來我也可以做到。」
  這次的職業領航,不只是資訊傳遞,更是一場互動的啟蒙,讓孩子們在對話與操作中,發現世界不只有一種成功的樣貌,也重新思考「我想成為怎樣的大人」。
🧩 行動資訊卡
  • 時間:2023年10月28日
  • 地點:桃園 睦祥育幼院
  • 參與人數:孩子25位,講師4位
  • 講師領域:新媒體、模具產業、命理諮詢、影音剪輯
  • 行動亮點:
    ・用孩子的語言打開職涯話題(抖音、命理、吃播)
    ・引導孩子辨識「看得見的技能」與「看不見的努力」
    ・建立正向職場想像,包含「外貌、自信、薪資」等真實問題。
  • 孩子提問精選:
    「一定要長得好看才能當創作者嗎?」
    「字幕是自動偵測的嗎?怎麼加音樂?」
圖片


🔺【行動報告】照顧勞動 × 性別不平等 × 社會支持倡議
令人敬佩的媽媽們
無休的全職工作與巨大壓力,她們需要更多支援
全職媽媽全年無休,一人身兼保母、廚師、清潔、教育等角色,工作價值卻長期被低估。當制度未能支援,她們在家庭與工作的夾縫中默默承擔。減輕媽媽壓力,不該只靠個人撐起,而是全家、社區與政府共同的責任。
  在台灣,有超過六成的家庭主要照顧者是女性,而全職投入照顧工作的媽媽中,有四成三辭去原有工作,遠高於男性的二成四。這些數據背後,反映的不是選擇,而是結構性的困境:照顧孩子,仍主要落在母親身上;「好媽媽」的標準,卻常常是沒有喘息、不容失誤。
  守護者協會長期觀察到,無數媽媽在孩子學齡前每日16小時待勤,連假期外出也仍需照顧,幾乎沒有真正的休息時間。若以2023年最低時薪176元計算,全職媽媽一年的無酬勞動價值超過台幣百萬;在美國估算更高達台幣230萬。這些「被看不見的付出」,長年累積下來,不僅帶來生理與心理的疲憊,也讓許多女性失去了重返職場的信心與機會。
  制度本應成為支撐,卻可能反成負擔。以政府大力推行的幼托整合政策為例,雖有助於家庭節省育兒成本,但當公托難以配合彈性接送,許多雙薪家庭或單親媽媽只能選擇價格更高的私托。弱勢家庭無法負擔高昂費用,卻也無人協助接送,造成制度使用上的排除。結果是:最需要幫助的人,最容易被排除在外。
  因此,守護者協會提出觀點:媽媽需要的不只是「母親節感謝」,更需要家庭內的實際分工、社區的友善支援、國家的政策作為。當照顧不再是媽媽一人的責任,孩子的成長才真正有了穩固的根基。
  媽媽不是神,也不是免費勞工。當她們選擇成為孩子的避風港,我們是否願意成為她們的後盾?如果有一天,母親節的禮物不是一束花,而是一段喘息的時間、一筆育兒補助、一個可靠的照顧網,那才是真正的支持。
🧩 行動資訊卡
  • 時間背景:2023年母親節前夕
  • 議題焦點:全職媽媽、無酬照顧勞動、幼托制度與性別不平等
  • 關鍵數據:
    ・女性因照顧而辭職比率:43.9%(男性為24.4%)
    ・全職媽媽年薪預估值:台灣101萬/美國估230萬
  • 倡議主張:
    ・無酬照顧勞動應被看見並獲得制度性支援
    ・幼托政策應兼顧彈性、負擔與可近性,避免排除弱勢家庭
    ・建立家庭共照與社區支援機制,減輕母職過勞
圖片


🔺【行動報告】跨界合作 × 在地教育 × 兒童參與
當守護者遇上地方創生:從孩子出發的行動思考
社區需要人才,孩子需要陪伴,行動就是我們共同的語言
當社福工作者走進地方創生場域,發現彼此其實並不陌生──我們都在為下一代努力。陪伴一個孩子,就是培力一個社區。當行動落地,孩子的改變就是最具體的答案。
  2023年9月9日,守護者協會參與地方創生年會,原本以為這將是一場與「返鄉青年」有關的會議,卻驚喜地發現,教育、陪伴、代間修復這些熟悉的詞語,在不同領域的人口中不斷出現。創生與守護,原來可以對話,甚至同行。
  「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是教育」,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的這句話引起我們很深的共鳴。從根本出發,打破代際創傷,讓下一代看見希望,這不正是我們每天的工作嗎?教育,不是教條,而是陪伴與等待改變的過程。
  論壇中,一位青少年志工的故事讓我們印象深刻。他的外貌或許不符傳統模範生的想像,但他在社區照顧長者、辦活動、跳舞演出——用行動回應土地的需要。而林峻丞分享的那位因家庭困境而幾乎失去未來的少年,最終在五年後,用第一份薪水請回了一杯珍奶——這些改變,靠的不是快速解方,而是穩定的陪伴。
  走進三峽小草書屋,我們看見牆上的一句話:「守護土地上的美好與孩子們的未來,為這片土地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。」這不就是我們日常在做的事嗎?當孩子穩定下來,家庭就有力量;當家庭穩定下來,社區就能活起來。
  這次行動讓我們再次確認:養育一個孩子,需要整個村子的力量。社工與創生者,原來是同一條路上的行動者。當我們彼此連結、共學、共好,孩子將不只是被家庭照顧,更是被整個社會看見與承接。
🧩 行動資訊卡
  • 時間:2023年9月9日
  • 地點:地方創生年會/小草書屋(三峽)
  • 參與單位:新北市政府、日本茨城縣、致力於地方創生的團體與單位
  • 行動思考:
    ・教育是最深遠的地方創生
    ・陪伴比介入更有力量
    ・孩子的需要,也是在看見社區的不足與可能
    ・孩子不是地方創生的附屬,而是起點
  • 共鳴語錄:
    「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是教育」──林峻丞(小草書屋)
圖片


🔺【行動報告】跨界合作 × 在地教育 × 兒童參與
守護兒少表意權:不是給予,而是兒童應有的權利
守護者在政府會議中指出制度落差,呼籲建立具體評估指標,讓孩子的聲音不再被象徵性對待
守護者協會引用Lundy「空間、聲音、聽眾、影響」四要素,指出現行兒少參與制度的設計盲點,並呼籲回應孩子真實表達的權利,而非淪為形式參與與大人代言。
  2023年6月1日,守護者協會出席一場關鍵會議——CRC兒童權利公約國家報告結論性意見後的追蹤協商。這場會議由政府召開,延續國際委員對臺灣兒童權利落實的關注,邀集NGO一同提出具體意見與行動建議。
  守護者聚焦的議題是:「兒少代表」制度的實質落差。這項原本用來讓兒童發聲的機制,在實務推動中,卻變成一套排除年幼與弱勢兒少的規則體系。只有經過完整訓練、表達方式「像個大人」、能遵守議事流程的青少年,才被視為合格的兒少代表;而年紀小、有障礙、或生活背景複雜的孩子,則被排除在公共參與之外。
  「這不是在尊重兒童的聲音,而是只聽你們想聽的。」有一個兒少代表這樣指出,守護者也援引了CRC國際審查委員Lundy的「兒童參與四原則」:空間、聲音、聽眾、影響——這些應是政府設計兒少機制的出發點。
  而當守護者曾建議調整兒少議事流程,使其更符合不同年齡與成熟度時,主管機關卻僅回覆「不符需要,未予採納」。這正說明制度本身尚未內建「兒童為主體」的視角。
  令人欣慰的是,在會議上,其他NGO與部分兒少代表也展現出高度共識與支持。有位高中生代表指出:「我們必須社會化,必須學會說大人的語言,才有機會被聽見。但這其實並不真正的兒童友善。」這句話,來自兒少代表自己對機制的反思,也證明——孩子理解得比我們以為的還多。
🧩 行動資訊卡
  • 時間:2023年6月1日
  • 地點:衛福部CRC結論性意見追蹤協商會議
  • 主題焦點:結論性意見書討論政策回應、兒少表意權制度檢討
  • 關鍵引用:
    ・Lundy四面向:空間|聲音|聽眾|影響
    ・CRC第24點結論性意見:「應尊重各年齡與成熟度兒童之意見」
  • 守護者建議:
    ・建立「兒少參與評估指標」
    ・設計友善、具多樣性的表達平台
    ・不以成人語言與形式為唯一參與門檻

服務參與

支出經費

總支出  1,456,322 元

兒童與家庭服務支出
#社工人事 #家庭方案 #團體活動
705,155元

兒童權利倡議支出
#制度研究 #CRC宣導訓練 #政府監督
225,638元

其他支出
#專案支持 #行政雜項
24,017元


專業訓練支出
#場地費 #講師費 #學分認證
450,211元

自立後追關懷
#離院少年支持 #職業領航活動
51,301元
Picture

捐款支持《守護者》

線上單筆/定期定額贊助
圖片
歡迎透過官網「支持守護者頁面」,手機掃描或點擊QRcode,以信用卡、線上ATM或便利商店等方式支持

ATM轉帳
  • 銀行:中華郵政(700)
  • 戶名: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
  • 帳號:0061004-2173496
請於匯款後來信提供提供帳號末五碼、姓名、連絡電話至[email protected]會計李小姐。

一起夢想協會  支持微型社福計劃
圖片
透過點擊圖片進入專案頁面,或前往一起夢想微型社福計畫-捐款支持-搜尋「守護者協會」

街口公益平台
圖片
請使用手機掃描或點擊QRcode,或開啟街口支付,進入公益捐款,搜尋「守護者」支持我們

捐物支持

南港家庭支持服務中心
圖片
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516號2樓
02-66057891#202
鄭淮恩 社工師

南投兒童課後關懷中心
圖片
南投縣草屯鎮富昌路38-1號
02-66057891#204
吳文炎 主任

守護者之家(培訓中心)
圖片
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2號7樓之8
02-66057891#203
培訓專員 李念儒 

📖 請點擊上述各中心地圖開啟物資需求頁面
捐款徵信
Donation credit investigation

  本會於每半年會公布接受捐助狀況,並且每筆捐款皆公開徵信。依法現有服務規模與收入尚未達需會計師稽核標準,但自2022年起,於本網站自主公告收支狀況。以下公布年度贊助超過10,000以上的贊助者。

  • 2023/01/05 美商新生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50000元
  • 2023/02/06 祝廷企業社 72000元
  • 2023/02/07 財團法人至善基金會 300000元   
  • 2023/03/25 徐淑芳 12000元
  • 2023/09/19 郭惠美 10000元
  • 2023/11/30 張泓 50000元
  • 2023/11/30 黃志堅 30000元

  • 2023/12/01 以恩倍加福袋 59342元
  • 2023/12/01 李家同 100000元
  • 2023/12/02 崔秉鉞 30000元
  • 2023/12/06 蘇俊豪 10000元
  • 2023/12/06 潘平 10000元
  • 2023/12/06 吳麗娟 20000元
  • 2023/12/22 蕭巧怡 10000元
  • 2023/12/22 周大堯 10000元

📖 延伸閱讀|完整2023年捐款徵信
2023守護者報告
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
📰發行人:周明湧
✏️總編輯:鄭偉銘
📝撰文:周明湧、鄭偉銘、鄭淮恩、吳文炎
📷攝影:鄭偉銘、鄭淮恩
  本報告在架構與呈現方式上,大幅參考了《報導者 The Reporter》影響力報告的呈現方式。我們深受其清晰有力的敘事風格與公共性啟發,特別是在如何將行動成果轉化為具體改變的表達上,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方向。
  在此謹向《報導者》表達我們的敬意,也感謝其長期對台灣社會議題的深耕與貢獻。正因有這樣關注公共利益的媒體存在,才讓更多人能看見被忽略的角落,並推動社會持續前行。
創造一個可能,讓愛開始循環
  為了臺灣的孩子們,守護者將會持續陪伴與支持家庭,並且幫孩子們創造更多的可能性。如果你也覺得這樣的嘗試很好,或是覺得提出的方案非常棒,也可以選擇以下幾種方式支持我們,讓這些孩子的生命裡,你也會一直都在。
  • 我想支持孩子與家的陪伴或其他計劃,如本方案(請見支持守護者)
  • 我想要協助孩子與守護者,請告訴我有哪些支持方式(請見展開行動)
  • 我想了解更多有關創新公益服務計劃(請聯絡我們,會與您進一步討論)
Picture
Home
About
Contact

Contact US
社團法人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
The Guardian -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ldren and Family

守護者之家:100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北路一段2號7樓之8
臺北南港家支中心:115臺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516號2樓
南投課後關懷中心:542南投縣草屯鎮富昌路38-1號
TEL:02-66057891
MAIL:[email protected]
Web :www.gnacf.org.tw
Picture
  • 首頁
  • 守護永續
  • 守護訓練
    • 家系圖與家庭評估 >
      • 家系圖講座 (5月)
      • 家庭系統評估與會談 讀書會 (2025.8-2026,3月)
    • IFS與家族治療系統整合 >
      • 線上大師講座(2月、8月)
      • 2025 IFS工作坊-初階班 (3-9月)
      • 2025 IFS工作坊-進階班 (5、11月)
    • 存在心理治療 >
      • 存在工作坊-學理班 (7月)
      • 存在工作坊-實務班 (8月)
  • 守護任務
    • 守護項目 >
      • 幫助兒童在家庭中長大
      • 讓兒童權利被看見 >
        • CRC民間報告
        • CRC問題清單回覆
        • CRC監督倡議-兒少表意
      • 成為孩子的生命導師 >
        • 生命導師募集與調查
      • 孩子的職業領航員
      • 陪伴孩子的課後照顧
    • 守護據點 >
      • 南港家庭支持服務中心
      • 南投兒童課後關懷中心
      • 竹夢少年啟程基地
      • 守護者培訓中心
  • 守護故事
  • 我要支持
    • 我要捐款
    • 捐物需求
    • 捐款徵信
  • 關於守護者
    • 協會緣起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理監事會
    • 2022年度報告
    • 2023年度報告
    • 聯絡我們